大前端的概念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提及,那么大前端時代究竟是什么呢?大前端這個詞最早是因為在阿里內部有很多前端開發(fā)人員既寫前端又寫 Java 的 Velocity 模板而得來,不過現在大前端的范圍已經越來越大了,包含前端 + 移動端,前端、CDN、Nginx、Node、Hybrid、Weex、React Native、Native App。筆者是一名普通的全職 iOS 開發(fā)者,在接觸到了前端開發(fā)以后,發(fā)現了前端有些值得移動端學習的地方,于是便有了這個大前端時代系列的文章,希望兩者能相互借鑒優(yōu)秀的思想。談及到大前端,常常被提及的話題有:組件化,路由與解耦,工程化(打包工具,腳手架,包管理工具),MVC 和 MVVM 架構,埋點和性能監(jiān)控。筆者就先從組件化方面談起。網上關于前端框架對比的文章也非常多(對比 React,Vue,Angular),不過跨端對比的文章好像不多?筆者就打算以前端和移動端(以 iOS 平臺為主)對比為主,看看這兩端的不同做法,并討論討論有無相互借鑒學習的地方。
一. 組件化的需求
為了提高代碼復用性,減少重復性的開發(fā),我們就把相關的代碼按照 ?template、style、script 拆分,封裝成一個個的組件。組件可以擴展
HTML 元素,封裝可重用的 HTML 代碼,我們可以將組件看作自定義的 HTML 元素。在 Vue 里面,每個封裝好的組件可以看成一個個的 ViewModel。
二. 如何封裝組件
談到如何封裝的問題,就要先說說怎么去組織組件的問題。
如果在簡單的 SPA 項目中,可以直接用 Vue.component 去定義一個全局組件,項目一旦復雜以后,就會出現弊端了:
- 全局定義(Global definitions) 強制要求每個 component 中的命名不得重復
- 字符串模板(String templates) 缺乏語法高亮,在 HTML 有多行的時候,需要用到丑陋的 \
- 不支持 CSS(No CSS support) 意味著當 HTML 和 JavaScript 組件化時,CSS 明顯被遺漏
- 沒有構建步驟(No build step) 限制只能使用 HTML 和 ES5 JavaScript, 而不能使用預處理器,如 Pug (formerly Jade) 和 Babel
而且現在公司級的項目,大多數都會引入工程化的管理,用包管理工具去管理,npm 或者 yarn。所以 Vue 在復雜的項目中用 Vue.component 去定義一個組件的方式就不適合了。這里就需要用到單文件組件,還可以使用 Webpack 或 Browserify 等構建工具。比如下面這個Hello.vue組件,整個文件就是一個組件。
在單文件組件中,整個文件都是一個 CommonJS 模塊,里面包含了組件對應的 HTML、組件內的處理邏輯 Javascript、組件的樣式 CSS。
在組件的 script 標簽中,需要封裝該組件 ViewModel 的行為。
- data
組件的初始化數據,以及私有屬性。
- props
組件的屬性,這里的屬性專門用來接收父子組件通信的數據。(這里可以類比 iOS 里面的 @property )
- methods
組件內的處理邏輯函數。
- watch
需要額外監(jiān)聽的屬性(這里可以類比 iOS 里面的 KVO )
- computed
組件的計算屬性
- components
所用到的子組件
- lifecycle hooks
生命周期的鉤子函數。一個組件也是有生命周期的,有如下這些:beforeCreate、created、beforeMount、mounted、beforeUpdate、updated、activated、deactivated、beforeDestroy、destroyed等生命周期。在這些鉤子函數里面可以加上我們預設的處理邏輯。(這里可以類比 iOS 里面的 ViewController 的生命周期 )
如此看來,在 Vue 里面封裝一個單文件組件,和在 iOS 里面封裝一個 ViewModel 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。接下來的討論無特殊說明,針對的都是單文件組件。
三. 如何劃分組件
一般劃分組件分可以按照以下標準去劃分:
- 頁面區(qū)域:
header、footer、sidebar……
- 功能模塊:
select、pagination……
?